推荐榜 短消息 big5 繁体中文 找回方式 手机版 广 广告招商 主页 VIP 手机版 VIP 界面风格 ? 帮助 我的 搜索 申请VIP
客服
打印

[版务] 第一期【军事周刊】及有奖互动活动 (评选准备中)

参与者:狼迹萍踪
选取文章:《中国近30年出口各国的武器! (组图) [28P]》
个人评论:咱们白送军火送了不少,几个印象深刻的,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从设备到生产线,一条龙服务,国内省吃俭用,给了他们,却造就了白眼狼,尤其是越南,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表面不停地哭穷,要军火,背地里骂咱们,买来的军火,任凭风吹雨嗮,一点都不爱护,白白浪费了。越南更是狠狠咬了咱一口。我们的邓爷爷也不得不说,改转行当军火商了,没有白吃的饭。
卖给沙特“东风”时,搭得伊斯兰堡的线,35亿美元,赚的最多的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往后想买都买不着。卖给科威特的PLZ-45,国内的军刊,老是说亚洲的某国出口到海湾的,就不能正大光明的说,是中国货。真郁闷。出口到伊拉克的59、69TANK、泰国69TANK。内个时候,咱的水平也不咋地,就是超便宜。泰国的F-25T,国内造船厂真下了很大的决心,克服了很多困难,就这,外国还说咱造的舰,焊接质量不合格,损管差,不停的诋毁。但事实是,我们造的军舰,价格是西方同类军舰的三分之二,作战效能却能达到西方同类军舰的90%,所有的设备在本土就可保养,可捕鲸叉导弹,就必须送回美国去保养。咱的教练机那可真不赖,出口到很多国家,老美也买了初教六,真的是好高兴。63式107火箭炮,看过它的介绍和战果,真是典型的游击战利器,方便携带、方便发射,我们的军工真是太会设计了。在阿富汗战争中,让苏军吃了不少亏。巴基斯坦,咱的老客户,歼六、歼七、强五,在印巴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咱们的武器,对友好国家卖的就是友谊价,还是便宜了,要走高端,是我们必走的路。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C大帅 金币 +10 合格,请先收下安慰奖。 2010-6-13 07:25

TOP

参与者:chongzi007
选取文章:《遥忆汉家儿郎——纪念大汉景桓侯霍去病》
个人评论:首先我要说,这篇文章瞎扯。第一自然段像悼词一样讲了霍去病短暂的工作简历。第2段唯一讲了一句霍去病的事迹,这事迹还是别人的。
霍去病能当大司马全凭运气好,刘彻为了能当皇帝先娶了姑姑(长公主)的女儿阿娇,当了汉武帝后,阿娇皇后耍的太大,又不会生孩子,汉武就找了妹妹家的舞女卫子夫并生了太子。阿娇怒了,找人想做掉卫子夫的DD马夫卫青,被公孙敖劫了法场。卫青跑JJ那里哭,汉武想气前妻,就封了卫青大司马。没想卫青比较争气,对匈奴“七战七捷,无一败绩”,汉武又不放心了,于是提拔了卫青和卫子夫的大姐卫少儿的儿子霍去病,使霍氏外戚能够与卫氏抗衡,使刘姓江山坐稳。
  霍去病真正的功绩是对匈奴的河西之战。合骑侯公孙敖(上文劫法场那个),郎中令李广(这人不多说了吧)、卫尉张骞(出西域那个)三路兵马大败而归,霍去病孤军深入斩敌三万余人,俘虏匈奴王爷五人以及匈奴大小阏氏、匈奴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共计六十三人。 经此一役,汉王朝的版图上,从此多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河西走廊正式并入汉王朝。匈奴人只能哀唱:“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之后是“漠北大战”,霍去病率部奔袭两千多里,以一万五千的损失数量,歼敌七万多人,俘虏匈奴王爷三人,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再然后呢,……没了,他就打到这儿就病死了。那时候有没飞机,24岁你想能走多远?
   至于帖子里什么“打得匈奴人窜到欧洲……”则是东汉大将军窦宪的事迹, 此人是章德皇后的哥哥, 大败北匈奴于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北单于奔逃,下落不明。北匈奴从此破散。
至于窦宪为什么没有霍去病出名,大家不妨自己查查,不多说了。
  霍去病的儿子夭折了,没后人,有个异母弟弟叫霍光,也是大将军,班固说他“不学无术,暗于大理”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C大帅 金币 +10 合格,请先收下安慰奖。 2010-6-13 07:28

TOP

参与者:我爱中国人
选取文章:英雄,就在我们的身边
个人评论:冯思广,这位年仅28岁的飞行员,在我看到这篇文章之前我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个名字,可能直到他为人们捐躯很久也还会有许多人不知道他的事迹!但是这绝对不能阻挡他成为一个人民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可能就是像她一样默默无闻,直到真正需要他的时候,她才会真正的爆发出伟大的人格魅力,来拯救即将死去的人民!她不会像明星一样用各种手段让人民渠熟知他,去崇拜他,她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夜不过是一片报纸的一纸文章,看过的就看过了,看不到的他也不会去争取了,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平平凡凡而又光辉四射!我爱你,英雄,无论你将来会不会被人们记起,但是我想你的灵魂已经永恒!与日月同辉!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C大帅 金币 +10 合格,请先收下安慰奖。 2010-6-13 07:28

TOP

参与者:ffewshow
选取文章:《遥忆汉家儿郎——纪念大汉景桓侯霍去病》
个人评论:一代战神,天妒英才
   霍去病作为大汉王朝歼灭匈奴的主要功臣,不世的军事天才,已是人所共知。与其舅舅卫青一样十七岁出道,凭着一腔血气骁勇及八百骑兵,在茫茫大漠里奔驰数百里寻找敌人踪迹,结果“长途奔袭”的战术首战告捷,斩敌2028人,杀匈奴单于祖父,俘虏单于的国相及叔叔。因而一战成名。至此之后,在他的一生战斗中,从未吃过一次败仗。也许是锋芒太露的缘故,在未满24岁时,就驾鹤西去。
这也给后世留下对他的无限惋惜和哀叹!
   后人对霍去病将军的仰慕和喜爱的情结,不仅仅是对少年英雄的怀念与哀思,更重要的本质内容其实是对尚武精神的推崇与向往。所以霍去病打的战役是汉民族战争史中最为荡气回肠的,他的胜利已不单是几次对外战争的完胜,更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的丰碑,整个汉民族为之骄傲,它鼓舞感召着一代一代的汉族儿女,他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语更让无数性情汉子血脉贲张。正因为如此,霍去病成为了古代士人与将领共同偶像,人们竞相歌咏他、崇敬他、热爱他,自古至今延绵千年。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C大帅 金币 +10 合格,请先收下安慰奖。 2010-6-13 07:28

TOP

参与者:hctc
选取文章:英雄,就在我们的身边
个人评论:
    梁万俊、李中华、李剑英、李峰、孟凡升…
    冯思广的事迹再次让我回想起了我们一个一个的“蓝天英雄”。

    “飞参记录显示,飞行员跳伞前,驾驶杆前推44毫米,由此改变了飞行轨迹。”
    44毫米有多远,不过是动动手指头的距离,44毫米有多远,那是生死的距离,在这44毫米面前,你会做出怎样的抉择,我不知道,但是能把生的期望给别人的人,我认为就是英雄。
    这就是我们的英雄冯思广!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情愿自己牺牲也要保护我们人民群众的安全。你们是中国好男儿,我们的骄傲!你们是祖国的中流砥柱,人民的忠诚卫士,国家的坚强后盾!人民有了你们,安心;空军有了你们,强大;国家有了你们,繁荣。你们是老百姓最敬佩的人!你们在老百姓心中永远像五星红旗一样鲜艳!

    如今的太平盛世不是凭白得来的,繁荣稳定是橄榄绿的钢铁长城在捍卫它。在那些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总有奔放的青春在寂寞艰苦中坚守,总有鲜活的生命在无声无息中消逝,总有善良的父母妻儿在痛断肝肠,这一切终换得了广袤国土上的江山如画,鲜花怒放,生机盎然,幸福安康。

    在悲伤的同时,我们应该想想造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据事后空军调查结论报告,这次飞机空中停车的原因是:主燃油调节器柱塞泵传动杆外套齿严重磨损,失去驱动,不能向发动机供油。

    从各种迹象看,此次使用的为FB-7“飞豹”型战斗轰炸机。该飞机在试飞阶段就已存在发动机中途停火的故障,目前还没有得到拓展解决。此外,该型飞机的设计缺陷还在于机翼面积较小,满载荷情况下的升力不足。垂尾的面积也较小,水平稳定型不够。因此,该型飞机无论在外形设计上还是其核心动力部件发动机的质量上都存在相当大的问题。
    “如果把飞机制造比喻为工业皇冠,那么发动机的研制就是皇冠上的明珠。”这句话不但形象地说明了飞机发动机技术含金量之高,也说出了其研制背后的巨大困难和风险。而中国工业发动机的发展仅仅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成了制约机械工业飞速发展的一个巨大短板。
    飞机发动机的总体设计,旨在使发动机取得稳定良好的推力和操纵性。因为发动机整机系统的性能不但取决于先进的部件,更是发动机各部件之间取得最佳匹配的结果。
    目前,我国对航空发动机总体结构设计要素的理解还不够,还没有形成可供设计参考的规范性文件,在外来物撞击对部件影响的分析及整机安全性分析等许多专业领域,都处于起步研究阶段。尤其国内在发动机特种试验技术如发动机吞咽(吞鸟、吞冰、吞水和吞砂)领域经验欠缺,亟待我们的科研工作者为之付出巨大的努力,尽早缩短与拥有先进技术国家之间的差距。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极地风寒 金币 +10 合格,请先收下安慰奖。 2010-6-18 19:18

TOP

参与者:jiasha01
选取文章:《乐不思蜀为韬晦刘禅是忍辱负重的明君?》
个人评论:虽说演义有太多不真实和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说三英战吕布,事实上怎么能打得败吕布呢,据<三国志>介绍,吕布可是和张辽几个人真真切切地把张燕万人骑兵部队天天冲锋给逼退了,固有飞将之称.不是赵云的长扳坡七进七出那种讲故事. 然而阿斗就不同了,他如果真的心念百姓之类的话,也就不会让百姓熬几十年了,他是个真正没主见的庸才.孔明`姜维要伐他就伐,蒋婉`费祎要守他便守,最后姜维在外,大难临头的时候又听信谯周的话.我们用辨证的方法如果阿斗真的为自己想``为百姓考虑也不会如此反复了嘛,想诸葛亮已经把战争资源用的差不多了,又补充个N年,然后再用姜维9伐中原, 他除了保命成功了哪一点事成?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极地风寒 金币 +10 合格,请先收下安慰奖。 2010-6-18 19:19

TOP

参与者:mhlgogo
选取文章:铁甲雄风,掠向何处?
个人评论:坦克是一战中出现的钢铁怪兽,但是真正让坦克发展的战争还是看二战的纳粹德国,在欧洲的大平原上,闪电战的战术
被发展到了极致,坦克作为战术的中心开始被各个国家所重视,作为一个二战迷,我对于坦克的深入研究止步于二战结束,非常惭愧
文章中所说的3钟坦克都只是大致了解过,并没有看过这些坦克的实际战例,真正大规模的坦克投入战斗的,也就是二战的东线战场
时下德国入侵苏联,启动了巴巴罗萨计划,德国当时的主力坦克是3号长管型(对坦克)以及4号短管型(对步兵),然而德国很快发现
3号的火炮并不足以撼动苏联T-34型坦克的坡式装甲,于是开发了经典的豹式,虎式主战坦克以应对东线战场的T-34型坦克,但是由于虎豹的工艺过于复杂日产量低,而T-34坦克的日产量远远高于虎豹,虽然技术落后工艺简单,但生产容易,平均每出场一辆虎式,就会出场10辆T-34,面对数量上的极大劣势,以及虎豹坦克自身的问题,德国与东线战场的坦克大战中溃败,虽然虎豹坦克创造了不少的战争记录,但是T-34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反观现今,很少能找到像二战时在宽广的大平原开展的作战,坦克更多的应用在巷战甚至山区作战,这严重限制了坦克的发挥,我相信即使现在坦克的表现多么不尽如人意,但是在不远的将来,坦克依旧是战争之神,机械化集团作战才是战场发展的主流!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极地风寒 金币 +10 合格,请先收下安慰奖。 2010-6-18 19:20

TOP

参与者:solosorries
    选取文章:英雄,就在我们身边
   个人评论:由于1.1秒的时间差,让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战士。冯思广同志的事迹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在缅怀他的时候也应该反思,我们需要的不是善后,而是充足的准备。穷人的孩子懂事,早当家,冯思广同志用他鲜活的生命挽回了那么多人的生命,军人就是这样,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我个人认为,我们也要更加鼓励我们的张德山同志,他为我们不再犯此类错误带来了宝贵的经验。
                  最后,深刻的缅怀我们伟大的英雄,祝福生存的同志,同时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bigbirdbird 金币 +28 幸运奖:28金币 2010-6-24 13:05
  • 极地风寒 金币 +10 合格,请先收下安慰奖。 2010-6-18 19:20

TOP

参与者:504943452
选取文章:英雄,就在我们的身边
个人评论:
    看到这个报道,我想起来去年的《感动中国》,同样是一个军人,同样是大好年华,同样是为了群众的安全,同样是牺牲了自己……我们的解放军战士使我们的亲人,他们有着现代人缺少的美德。现在这个社会有太多冰冷的地方,遇到太多冷漠、自私的人,让我们很多人往往都选择在生死关头只保护自己的利益,而冯思广却在那么重要的关头选择了要保护的是市民,也就是因为他这个想法,这个行动,仅仅因为那1.1秒,他牺牲了,但是,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永远会记着他。
    当她的婚礼和葬礼一起举行的时候,我想说,一路走好。
    英雄,就在我们的身边。

[ 本帖最后由 504943452 于 2010-6-7 22:37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极地风寒 金币 +10 合格,请先收下安慰奖。 2010-6-18 19:21

TOP

参与者: palyfate
选取文章:《铁甲雄风,掠向何处?》
个人评论:
         原文观点觉得欧美、老毛子关于坦克的理念存在问题,目前坦克的在二战后战场上的窘境是由于没有一个合适的使用坦克的战场环境。
         个人认同:由于目前局部地区小规模冲突使得坦克难以在城市街道这样的环境中发挥威力。但是关于欧美与毛子坦克发展的理念存在问题这一观点并不赞同。
         首先一战结束后,坦克作为一种新生的武器,其重要性并没有得到当时欧美传统强国的重视。这一点可以在当时各国军队把坦克分散部署在步兵部队建制中可以看出。坦克只是作为一种可以支援步兵火力的单位而存在。相反新生的社会主义苏联在斯大林支持的第一个5年计划中大力发展重工业,由于苏联辽阔的国土,以及对外输出革命与对抗反俄势力的需要,不能够也不愿意在未来进行一场如一战这样以阵地战消耗战的战争。 苏联用两三个五个年计划赶上并超过了全世界,与德国一样,坦克被集中起来使用。用大量的坦克冲击敌方阵地,一旦缺口被打开,所有的机械化部队突破缺口穿插敌人,步兵部队也将在突破口处集结,并扩大这个缺口。地方的战线仿佛如破口的水壶,一发而不可收拾。这样的战术和德军使用的闪电战相同,所以在欧洲的东线战场,可以看到苏德两方旷世的坦克大战。二战结束后,强大的苏联把这种中央突破的集群坦克战术发挥到极致。突出装甲部队建设,期望在未来与北约冲突时,主动发动进攻,以凶悍的坦克部队在北约各国完成总动员的一个星期内占领整个欧洲,在美国本土军队抵达欧洲前结束战争。因此坦克的数量需要保证,需要足够的火力击溃敌方的装甲,需要足够的装甲防御对方的反击,更需要足够的速度,在开战后的黄金48小时内深入敌境。所以俄国人才会做出原文提到的:“他们选择了继续自己的道路,用更大的火炮,更高的自动化,更强劲的动力,更主动的防御组成了最新的坦克。”决定!因为战略战术的需要,所以我的坦克需要这样发展。
          再谈美国,这个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强大起来的新生国家。一战时美国甚至都没有自己的坦克部队。巴顿将军组建美军坦克部队的提议甚至一度被娇笑成拖拉机部队。但是德国闪击波兰,击溃法国给了美国人当头一棒。坦克的重要性提到了日程上。不过美国的国情与苏联不同,本土远离多事之秋的欧洲,不需要发展大规模的坦克军团应对不论是纳粹德国,还是红色苏联的坦克部队。在西线战场,美军使用俯冲轰炸机对付德国人的坦克,美国人的坦克是用来冲击德军MG42的机枪阵地的。相比苏德惨烈的坦克集群大战,美国人更强调的是占领制空权,使用俯冲轰炸机对付坦克的战术克制。发现敌方坦克,呼叫空中火力支援成为最重要的事情。时至今日,美国参与的大小战争中,对立国家的部队都是毁灭在空中打击力量,而不是美军坦克手中。美国坦克存在的目的就是保卫军事基地,与前哨阵地,掩护步兵实施敌方目标的占领。打击对方装甲目标是靠飞机,而不是坦克,强调的是协同作战。所以利用无线电,卫星等现代化通讯手段建立一个各兵种的通讯网络是至关重要的。
            我的观点:坦克的大规模作战已经不会出现。因为选择坦克进行阵地突破还是实施目标占领,都远没有直升机部队来的更直接,更方便。未来战争争夺通讯控制权,制空权是最重要的,坦克在未来的战场只能作为支援角色,狙击手,武装直升机,无人机,这些才是发展的重点。
           至于其他欧洲各国,发展军备的目的只是为了卖给第三世界国家,相比较军事上的占领,文化的渗透才是最主要的,攻城不如攻心,再强大的军队,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也是白搭。
           个人一家之言,搏诸君一笑。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极地风寒 金币 +10 合格,请先收下安慰奖。 2010-6-18 19:22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3 16:08